牛股配资app 新疆女子换100万去韩国玩,以为能当土豪,不料刚下飞机直接破产
发布日期:2025-09-19 22:25 点击次数:196
文|瓜田李的猹
编辑|沐语纪史
说起旅游花钱,咱们都知道出门在外难免要多花点,但新疆女子茅姐的韩国之旅,硬是把“花钱”花出了要命的感觉。
揣着100万去韩国以为能当“土豪”,结果落地第一天就差点破产,最后连块隔夜西瓜都嫌贵。
韩国的物价究竟有多离谱,100万韩元又有多不禁花?
大手大脚的茅姐
茅姐这人,打从一开始就对“花钱”有股子不一样的理解。
展开剩余92%之前去深圳华强北,本来想图个便宜买电脑,结果稀里糊涂花了好几万,抱着那台自称“正品”的电脑,还觉得自己赚大了,逢人就说“华强北的货就是值”。
这份自信没持续多久,她又琢磨着尽孝,把爸妈从新疆接到了广东。
到了广东,茅姐想着让爸妈尝尝当地特色,一咬牙定了只5年的狮头鹅,花了1400多
她本以为爸妈会夸她孝顺,结果妈妈一听说光一个鹅头就花了1000多,当场甩脸离开包间,连筷子都没动。
爸爸尝了两口也吐槽:“这味儿跟咱老家的风干肉没差啊,花这钱不值当。”
这下不仅没尽成孝,反而成了爸妈眼中的败家子儿,但茅姐好像一点也没意识到,她反倒觉得是“钱不够多”,要是自己更有钱,爸妈肯定能满意,旅游体验也能更好。
也就是抱着钱能解决一切的想法,茅姐后来脑子一热,盯上了韩国。
作为小有名气的旅游博主,茅姐平时就爱拍自己的旅行经历,之前还因为消费观念跟网友吵过几次。
这次想去韩国,一是想看看“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”,二是觉得上次广东之旅不开心,全是因为预算不够,这次带够钱,肯定能玩得舒坦。
100万韩元在手,刚落地就差点破产
决定去韩国后,茅姐雷厉风行地找银行换钱。
她本来就对韩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没概念,一听说5000块人民币能换100万韩元,眼睛都亮了,直接大手一挥换了100万。
手里攥着一沓绿油油的韩元,她当场就觉得自己是“百万富翁”,连银行柜员提醒“这钱不能用来海外投资或买房”都没听进去,满脑子都是在韩国住别墅、开豪车的场景,嘴角差点咧到耳朵根。
可谁曾想刚下飞机,茅姐的美梦就破碎了。
一开始她发现国内手机卡在韩国用不了,只能去机场手机店办流量卡。
她寻思着两张卡能有多贵,结果结账时傻眼了:8.4万韩元,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420块!这钱在国内够她用好几个月的流量了。
心疼归心疼,不办又不行,茅姐只能咬牙买了,之后便准备去酒店。
茅姐本来想打出租车,但一想到刚花出去的420块,她又改了主意,选了机场大巴,可就算这样,路费还是花了4.6万韩元(约230元)。
茅姐忍不住吐槽:“这钱在国内都能往返机场好几趟了!”
更让她崩溃的还在后面,到了市区,她没敢选高档酒店,就找了家看起来普通的中档酒店,结果一问价格:一间标间一晚24.8万韩元(约1240元)!
她一行3人,得开两个房间,单住宿费就花了70多万韩元,算上之前的流量卡和路费,100万韩元刚落地就没了快90万,茅姐心里直打鼓:“这钱要是这么花,怕是连两天都撑不住!”
明洞被“同胞坑”,超市物价像“抢钱”
虽然第一天就超支,但茅姐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,还是决定接着逛。
她跟着人流去了韩国有名的明洞步行街,结果刚进去就懵了,街上店铺的招牌,中国字比韩国字还多,她差点以为自己没出国。
逛到下午三点多,几个人饿得肚子叫,可语言不通不知道该选哪家餐厅。
就在这时,一个小哥凑上来用流利的中文打招呼,茅姐瞬间觉得亲切,一聊才知道对方是在韩国打工的中国人,小哥热情地把她拉进了自己打工的餐厅。
坐下后,茅姐看着菜单上全是“万”为单位的价格,没敢多点,就选了两道菜,结果结账时,6.1万韩元(约305元)的账单让她瞬间心凉。
这钱在国内能请一大帮人吃一桌菜,到了韩国两道菜就没了,这物价简直绝了。
更让她憋屈的是,自己在国内被坑,到了国外还是被同胞坑,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。
吃了亏的茅姐,决定去本地人常去的超市看看,超市总该实在点吧。
可一进超市,她又被泼了冷水:门口的儿童玩具区,国内卖百元左右的拼图,在这儿标价8.9万韩元(约445元),她赶紧把玩具放了回去。
这玩具这么贵,韩国小孩儿到底有童年吗?
到了生鲜区,茅姐更是被物价惊得说不出话:2公斤装的土豆卖7000韩元(约35元),4根叶片发黄的上海青也是7000韩元。
剥好的大蒜粒一小包3000韩元,巴掌大的一包葱丝,居然要4800韩元(约24元),茅姐拿着葱丝包装,心里感觉韩国超市真是在抢钱!
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角落里的西瓜,那西瓜看起来就不新鲜,像是隔夜的,可一片居然卖1.4万韩元(约70元)。
这要是在新疆,扔路边都没人看一眼,在韩国居然这么贵,最终矛姐还是连碰都没敢碰这些西瓜。
不仅游客嫌贵,本地人也叫苦
茅姐在韩国玩了六七天,最后一算账,足足花了4万多人民币,折合800万韩元。
这钱在广州或哈尔滨,够她吃香喝辣玩好久,可在韩国,她每顿都不敢多点菜,钱花得“连点水花”都没有。
她这才明白,不是自己钱不够多,而是韩国的物价根本超出了她的想象。
其实茅姐遇到的情况,在韩国不是个例。
韩国曾经因为物价闹了不少事:一家自助餐的老板,因为顾客一个人吃了3盘餐食,当众骂人家“饿死鬼”,还限制她取餐,最后逼得这位顾客多付了一份钱才了事。
这事在韩国网上吵翻了天,有人骂老板“玩不起别开自助”,也有人同情老板,毕竟韩国食材成本太高,不少餐饮老板看到吃得多的顾客,恨不得退钱让对方去别家吃。
不光是餐饮,韩国整个食品类物价都在涨,而且因为今年破纪录的高温,生鲜蔬果产量骤降,价格更离谱:每公斤菠菜50元人民币,一个西瓜卖到156元,一棵大白菜22.4元。
难怪韩国人连水果都不敢随便吃,一个桃子切开,一家人分着吃一天都是常事。
物价这么高,韩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为了省钱,韩国年轻人只能想办法:在家做饭、上班带饭,周中去吃自助午餐回本。
有意思的是,不少韩国人还跑到中国来“避坑”。
中韩免签后,840万韩国游客涌进中国,大多选在上海,不为别的,就为了中国的物价低、美食多。
他们到上海第一件事,就是实现“西瓜自由”,毕竟韩国西瓜是中国的5倍多,在这儿能敞开吃。
中国的烤肉、火锅也让他们挪不动腿,有人吃完回到韩国,直言不知道该吃什么了。
相比起韩国来中国爽游,茅姐的韩国之旅,最后以“花钱买教训”收场。
她在视频里说:“以前总觉得钱够多就能玩得好,现在才知道,不是所有地方都按咱们的消费习惯来。”
其实不管是去韩国还是别的地方,旅游前做好攻略、了解当地物价,比盲目带钱更重要。
那么对于这件事儿,你有什么看法呢?
信息来源:
新疆茅姐个人账号,09月08日发布内容《第一次去韩国,着实没料到,物价要我命》
信息来源:
新疆茅姐个人账号,09月08日发布内容《第一次去韩国,着实没料到,物价要我命》
发布于:河南省